强迫性重复

目录

  • 1 什么是强迫性重复
  • 2 强迫性重复的事例

什么是强迫性重复

  一百多年前,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对他的孩子的观察中发现,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这位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强迫性重复

强迫性重复的事例

  1.儿童阶段

  会不厌其烦地一再要求大人重复曾同他们一起玩过的某一游戏;不到精疲力尽,再也难以为继时,他们是不会停止的。假如你给他们讲了个有趣的故事,他们就会死死地缠住你,要你一遍又一遍地重讲;并且在重讲过程中,还不许你有丝毫改动,稍有改动他们就立即制止——哪怕这种改动是有意在引起他们更大的兴趣,因而更有趣也不行。

  2.成人阶段

  类似这样的情况成人也有。如某些施惠者,每次恩举后不久,都会被受惠者愤怒地抛弃——无论那些受惠者彼此之间是多么的不同——他们仿佛命中注定要尝遍所有忘恩负义的痛苦似的。另外还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好不容易才把某一个人抬举起来,可没过多久,又出人意料地将他推翻而换上了一个新人;这个新人在不久的将来也是一定要被更新的人来代替的。

  3.人际关系

  在人际关系中,强迫性重复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小时候形成的关系模式的不断复制。

  譬如,小时候的关系模式是信任,那么一个人就会不断复制信任,他不仅能赢得一般人的信任,还能赢得那些很难相处的人的信任。按照曾奇峰的观点,是他教会了那些难相处的人信任他。

  比如有的人受不了母亲太黏,什么事都要控制,长大后便娶了个很爱"管的"太太,然后开始第二回合的心理战争,要从她身上重新寻得自己追求了一辈子的尊重,心理空间与独立自主的权利。有的人受不了父亲太过懦弱,不能保护自己,成长后不知不觉地就嫁了个身上带着自己所熟悉父亲懦弱心理特征的“阿斗”,潜意识中希望藉自己的努力,使这个阿斗变得坚强,能带给自己从父亲身上未能得到的安全感。

  相反,如果小时候的关系模式是敌意,那么一个人就会不断复制敌意,他不仅对那些与他有冲突的人充满敌意,他对那些本来对他很好的人也充满敌意,最后这些人也真的从对他友善转向了敌意。这一样可以说,是他教会了那些本来对他友善的人转而提防他。

  当然,这一切都是相对的,因为他在教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教他。

  不过,这种“教”,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更正起来尤其困难,这让我们忍不住悲叹命运。

阅读数: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