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岗位定级是指人岗匹配工作,即根据岗位任职条件选拔合适的人入岗。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岗位定级从微观而言有助于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从宏观而言,它是完善薪酬管理的前提,也是企业进行改制转型的必经步骤。岗位定级不仅将岗位细化,分工细化,也有助于体现劳动成果和价值的关系。
根据岗位的性质将岗位分为几类:管理、专技、操作等。公司组织中层干部依据岗位责任、劳动强度、劳动环境等因素进行了岗位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岗位进行了级别划分。每个级别中均包含多个岗位。
岗位评价是对岗位的劳动价值进行评估,而不是对岗位上的员工进行评估,同时级别也是根据岗位的价值来确定的,而不是根据岗位上的员工来定级的。员工在那个岗位就执行那个岗位的工资。新晋员工过完试用期以后到那个岗位就执行那个岗位的薪资待遇。
按评定人员事先确定的评判标准,对各岗位的重要性做出评判,然后将每个岗位经过所有评定人员的评定结果汇总,得到序号和除以评定人数得到每一岗位的平均序数。最后,按平均序数的大小,由小到大评定出岗位的相对价值的次序。
例如:有甲、乙、丙三人组成的评定小组对A、B、C、D、E、F、F等7个岗位进行评定,结果如下表:
岗位 | A | B | C | D | E | F | G |
甲评定结果 | 1 | 3 | 4 | 2 | 5 | 6 | 7 |
乙评定结果 | 2 | 1 | 4 | 3 | - | 5 | - |
丙评定结果 | 1 | - | 2 | 3 | 6 | 4 | 5 |
评定序数和(\sum) | 4 | 4 | 10 | 8 | 11 | 15 | 12 |
参加评定人数 | 3 | 2 | 3 | 3 | 2 | 3 | 2 |
平均序数 | 1.3 | 2 | 3.3 | 2.67 | 5.5 | 5 | 6 |
岗位相对价值的次序 | 1 | 2 | 4 | 3 | 6 | 5 | 7 |
被评定的7个岗位的相对价值,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其次序应为A、B、C、D、E、F、G。也就是说依据其重要程度把工作岗位排列成一种等级结构。但为确定某一种工资结构,对这些工作岗位进行定级时应注意,排列法本身并不能对等级划分提供依据,通常还要按照管理上的要求与组织和各层次中的责任相符的等级;排列法本身对工作等级之间的差异程序没有精确的指标,不能成为一种衡量尺度。在实践中不同等级之间的工资级别和标准通常是通过劳资谈判来确定。总之,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谨慎的给那些岗位确定起点工资标准,以便在一个适当的工资水平上达成协议。因为工资数一经确定,便成为今后工资管理的基础。
采用这种方法对岗位进行评定时,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简便易行。一旦标准工作岗位及其相应位置被确定后,排列其他岗位就相对简单。另一个优点是每个岗位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评定的,从而避免了对工作要素的分解而引起的矛盾和争论。总之,排列法采用这种直观的方法,对数量不太多的互相联系的工作岗位进行测评往往能得出正确和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