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奖学金是政府、高校、社会团体及个人给予优秀学生的一定奖金,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我国现行的奖学金主要包括以下形式: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定向奖学金;研究生奖学金,包括优秀奖学金和普通奖学金;学校自行设立的各种奖学金;社会组织或个人为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或吸引人才而在学校设立的各种专项奖学金。2007年,针对成绩优秀的贫困生,专门设立了国家励志奖学金。
我国现行各项奖学金的目的:优秀学生奖学金用于奖励德、智、体等全方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专业奖学金用于奖励考入师范、农林、体育、民族等专业的学生;定向奖学金用于立志毕业后到边疆、经济困难地区和艰苦行业工作的同学;国家助学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是为了资助成绩优异但家庭贫困的同学完成学业。
1.美国的奖学金制度
众所周知,美国学费远远超出其他国家。为了避免高学费让贫困学生求学无门,各高校都制定了完备的奖学金、助学金体系。/联邦政府的中央财政资助体系中有三大主要奖学金计划,分别是“罗伯特.伯德荣誉奖学金计划、全国科学奖学金计划和保尔.道格拉斯教师奖学金计划,金额最高为每人5000美元/年。学校方面,高校奖学金(校内奖学金)分为非服务性奖学金、服务性奖学金和学校贷款三种。另外,社会捐赠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助学金,这些资金分别来自慈善机构、校友捐赠或企业捐赠。
2.日本的奖学金制度
日本的奖学金制度以助学贷款制度作为主流,其中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当是由政府出资实施的育英奖学金。日本的助学贷款一般被称为奖学金。除助学贷款外,日本的奖学金分为赠与和借贷两种形式。奖学金主要包括四类:日本学生支援机构(原育英会)提供的奖学金;各都道府县等地方自治体提供的奖学金;
企业、民间团体设立的奖学金和大学自身提供的奖学金。为解决日本大学生、研究生素质下降问题,鼓励学生刻苦研习,日本文部省计划建立对学习成绩优秀的本科生、研究生实行奖学金免还制度。
3.澳大利亚奖学金制度
2003年“联邦奖学金”拨款制度出台前,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普遍处于免费状态。该奖学金制度的实施,意在保障高等教育的公平性。联邦奖学金分为:标准奖学金和研究生研究奖学金。标准奖学金是针对全日制本科学生的学习奖学金,这一奖学金又包括联邦学费奖学金和联邦住宿奖学金两类,分别用以帮助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支付学习和住宿费用,无需偿还。
澳大利亚奖学金来源同样广泛,联邦政府奖学金分类明确、目的性强,将“奖学”和“资助”分离开来。奖学金的发放金额和学费标准挂钩,一方面缓解了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增加了贫困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4.欧洲国家的奖学金概况
英国及欧盟国家的教育主要由国家拨付经费,学生只需负担运行成本的1/3左右,其余部分由英国政府对本国及欧盟学生资助。所以,欧洲多数国家的奖学金发放金额及种类也相对较少。在英国,学生生活费以助学金和贷学金同时供给的形式发放。此外,德国和法国的国立大学是不收学费的,奖学金制度也就相对较为单一。
1.奖学金来源:国内由政府和学校承担,国外由政府和社会共同承担
我国的奖学金来源单一。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奖学金主要有三个来源:教育主管部门拨给高等院校的经费;学校方面奖学金发放;企业和社会人士建立的奖学金。国外奖学金来源广泛。除政府外,社会团体、个人名义的基金会,各类企业还设立了名目繁多的奖学金,用以奖励不同领域的优秀学生。
2.奖学金设置:我国的奖学金种类少、层次杂、专业导向性不强
我国高校单项奖学金种类和层次不明确,导向作用不够理想;针对学生科研和体育、音乐、美术方面的奖学金比较少,缺少影响力和知名度;对各个专业,各个学科的奖学金设置没有差异,不能够合理激励和有效吸引专业人才。国外奖学金的种类繁多,针对不同学科的学生给予了不同层次的奖励。加拿大在这方面就做的非常好,不仅根据学科需求设立了诸多种类的奖学金,并且规定了清晰明确的申请条件和限制条件。
3.奖学金功能:国内重奖励,国外重资助
我国奖学金主要是奖励学习优异的学生,侧重于奖学,资助只是辅助功能,且奖学与资助已逐渐分离开来。国外的奖学金兼顾奖学与资助。以美国为例,美国完善的资助体系显示:联邦政府在资助上采用的是《一揽子资助办法》的《资助包》,如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校园工读混合成一个包,以便协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4.奖学金评价体系:国内重学习成绩,国外重综合素质
我国奖学金评定体系建立较晚,发展较慢,存在问题较多,导致对优秀学生的评定标准参差不齐。泛泛以单方面的分数高低作为评定标准,每个学年按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名来决定其所获奖学金的等级。当然我国也有很多单项奖是不以学习成绩为评价标准的,奖励那些在其他方面取得成绩的同学,但是单项奖的金额很少,一般的只有300元/年,因此激励作用较弱。
国外则大部分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主要评定指标。如加拿大的信托奖学金,它不仅看学生的成绩,更为注重学生的性格,领导能力,有没有参加社区服务的经历以及对社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