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模型(Incremental Model)
目录
|
增量模型融合了瀑布模型的基本成分(重复应用)和原型实现的迭代特征,该模型采用随着日程时间的进展而交错的线性序列,每一个线性序列产生软件的一个可发布的“增量”。当使用增量模型时,第1个增量往往是核心的产品,即第1个增量实现了基本的需求,但很多补充的特征还没有发布。客户对每一个增量的使用和评估都作为下一个增量发布的新特征和功能,这个过程在每一个增量发布后不断重复,直到产生了最终的完善产品。增量模型强调每一个增量均发布一个可操作的产品。采用增量模型的软件过程如下图所示:
增量模型与原型实现模型和其他演化方法一样,本质上是迭代的,但与原型实现不一样的是其强调每一个增量均发布一个可操作产品。早期的增量是最终产品的“可拆卸”版本,但提供了为用户服务的功能,并且为用户提供了评估的平台。
增量模型的特点是引进了增量包的概念,无须等到所有需求都出来,只要某个需求的增量包出来即可进行开发。虽然某个增量包可能还需要进一步适应客户的需求并且更改,但只要这个增量包足够小,其影响对整个项目来说是可以承受的。
1、增量模型的优点
采用增量模型的优点是人员分配灵活,刚开始不用投入大量人力资源。如果核心产品很受欢迎,则可增加人力实现下一个增量。当配备的人员不能在设定的期限内完成产品时,它提供了一种先推出核心产品的途径。这样即可先发布部分功能给客户,对客户起到镇静剂的作用。此外,增量能够有计划地管理技术风险。
2、增量模型的缺点
增量模型存在以下缺陷:
1) 由于各个构件是逐渐并入已有的软件体系结构中的,所以加入构件必须不破坏已构造好的系统部分,这需要软件具备开放式的体系结构。
2) 在开发过程中,需求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增量模型的灵活性可以使其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大大优于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但也很容易退化为边做边改模型,从而是软件过程的控制失去整体性。
3)如果增量包之间存在相交的情况且未很好处理,则必须做全盘系统分析,这种模型将功能细化后分别开发的方法较适应于需求经常改变的软件开发过程。
不同的软件过程模型对软件开发过程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支持不同的软件项目和开发组织。下表对比和分析了各个软件过程模型的特点及其适用的软件项目类型。
各种软件过程模型的特点
模型名称 | 技术特点 | 适用范围 |
---|---|---|
瀑布模型 | 简单,分阶段,阶段间存在因果关系,
各个阶段完成后都有评审,允许反馈,不支持 用户参与,要求预先确定需求 | 需求易于完善定义且不易变更的软件系统 |
快速原型模型 | 不要求需求预先完备定义,支持用户参与,
支持需求的渐进式完善和确认,能够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 | 需求复杂、难以确定、动态变化的软件系统 |
增量模型 | 软件产品是被增量式地一块块开发的,
允许开发活动并行和重叠 | 技术风险较大、用户需求较为稳定的软件系统 |
迭代模型 | 不要求一次性地开发出完整的软件系统,将软件
开发视为一个逐步获取用广需求、完善软件产品的过程 | 需求难以确定、不断变更的软件系统 |
螺旋模型 | 结合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和迭代模
型的思想,并引进了风险分析活动 | 需求难以获取和确定、软件开发风险较大的软件系统 |
RUP | 可改造、扩展和剪裁:可以对它进行设计、
开发、维护和发布;强调迭代开发 | 复杂和需求难以获取和确定的软件系统;
软件开发项目组拥有丰富的软件开发和管理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