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奴(monopoly slave)
目录
|
垄奴含义一:垄断行业里的那些不是正式在编人员或者说垄断企业的底层职工被称为“垄奴”。为何被称为“垄奴”就是干的多,拿的少。
垄奴含义二:垄断行业的消费者别无选择只能被迫接受消费条款,被称为“垄奴”。
行政垄断的寡头们之所以敢于肆无忌惮地践踏消费者,制造不和谐,是因为这类企业有当地官员掌握的行政执法力量撑腰,没有消费选择权的所有消费者不得不成为痛苦的“垄奴”。那么,在企业内部,寡头们为何也敢肆无忌惮地践踏底层职工?这是由行政垄断企业的特点决定的——他们是直接掌管着巨额资金的大老板,而企业更是一个比真正的行政机关更加缺乏民主气氛的封闭的官场。在这种氛围内,根本不能孕育出平等的内部利益分配机制,权力向下属伸手岂不就顺理成章了吗?
对于垄断企业的底层职工而言,他们也能享受到一点点小特权,如不会失业,工资待遇高于其他行业,享有医保、养老等福利,子女可“世袭” 等等,他们不但不轻易选择跳槽,而且将维持这个金饭碗当作头等大事,养成了“大气化小、小气化了”的生存法则。缺乏限制的权力其特性是要通吃,当垄断寡头们掌握了下属的这一软肋后,当然也会把他们纳入“垄奴”的行列——交同样多的钱,用底层职工们亏损的钱建造自己的大别墅,只不过是诸多形式中的一个而已。
其实,“垄奴”的队伍是非常庞大的。电信、自来水、供暖、邮政、铁路、石油、烟草、民航、有线电视等这些行政垄断部门的寡头们,都和电力部门的寡头一样,一方面将自己的消费者搞成“垄奴”,一方面将企业内部的底层职工也搞成“垄奴”,而行政性垄断行业之间又互为“垄奴”——电力职工很可能因手机收费而生气,而电信职工也可能因民航的霸王条款而受伤。不但个体之间会这样,行政性垄断企业之间也常常发生相互制裁的新闻。总之,大家都因垄断而互相折磨,互相受罪。
因此,打破行政性垄断,解放所有的“垄奴”,并非就是单纯的割某个垄断部门的肉,而是为了所有人(垄断寡头除外)都能过上顺心的和谐生活,包括垄断部门的底层员工在内。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不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的定义是:当个别出售者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某一行业的产品价格的能力时,该行业就处于不完全竞争之中(imperfect competition)。了解这个之后,现在要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不完全竞争可以达到怎么样的不完全的程度呢?这就分为垄断和寡头。垄断(monopoly):单一的出售者完全控制某一产业。这个单一的出售者称为“垄断者”(“垄断者”这个次来源于希腊语中的“单个”和“卖者”这两个词)。单一的出售这是他所在产业里的唯一生产者,同时,没有任何一个产业能够生产出接近的代用品。以上是“完全垄断”的定义,是不完全竞争最极端的一种情况。而实际上,完全的垄断在今天是很少的。在今天这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及时受保护的垄断者也要参与竞争,在长期内,没有一个垄断者能确保自己免受竞争的冲击。你所提出的正是这个问题,虽然民航是垄断行业,但并不是完全垄断,所以他也必须面临竞争的压力,但是这个压力对他来说并不是很大。垄断就是独占。垄断行业就是不允许任何行业外的主体通过竞争进入的利益独享的行业。
自然垄断行业的有自来水、电力、公交等等,这些垄断行业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因为存在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进入门槛。如果一个城市存在多个电网系统向同一群消费者提供电力服务,即竞争的话,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这些领域如果不是垄断结构而是多个生产者竞争的话,对我们消费者的影响也不会是好的。最终的结果是厂商最终将退出市场不再提供产品。 垄断形成垄断利润和消费者损失。政府通常对垄断行业实行垄断价格管制或者进入许可。当然由于市场上只存在一个供给者会造成服务质量低下等问题,但是要通过引入竞争来解决也很难。通常最后形成一个合谋的垄断集团,寡头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