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

目录

  • 1 什么是合作学习
  • 2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 3 合作学习的方法
  • 4 参考文献

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指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和互助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体成绩,获取小组奖励。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流能力。这个思想来源于杜威集体活动和集体项目(group projects)的观点,以及他在《民主和教育》中提出的理论,即学生应当在一起学习,以学习公民和社会责任。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合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逊兄弟(John,D.W.&Johnson,R.T.,1989)认为,有5个要素是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

  (1)积极的相互依赖。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应知道他们不仅要为其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负责,他们彼此需要"荣辱与共"。具体而言,积极的相互依赖主要涉及积极的目标互赖、积极的奖励互赖、积极的角色互赖、积极的资料互赖、积极的身份互赖、积极的外部对手互赖、积极的想象互赖、积极的环境互赖等八个方面(雅各布斯,1998)。其中,前五种互赖是主要的。

  (2)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指学生之间有机会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和相互激励。只有通过彼此的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所希望的合作效果,如产生合作性的认知活动(解择解决问题过程,讨论概念,阎明知识间的联系),产生社会性规范和影响(承担责任,相互启发和促进等)。通过言语和非言语反应对彼此的学习表现提供反馈,有机会迫使缺乏学习动机的同伴参与学习,相互了解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3)个人责任,指每个组员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掌握所分配的任务。为了落实个体责任,每个组员的作业必须受到评估,并且,其结果要返回到个体组员。小组成员们必须知道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谁最需要帮助、支持和鼓励,并保证不能有人"搭便车"。

  (4)社会技能,这是小组合作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为了协调各种关系,达成共同的目标,学生必须做到:①彼此认可和信任;②彼此进行准确的交流;③彼此接纳和支持;④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组员之间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学会共同的活动方式,建立并维持组员间的相互信任,以及有效解决组内冲突等。教师必须教学生一些社会技能,以帮助他们进行高效合作。

  (5)小组自加工,亦称"小组自评",指小组成员对小组在某一活动时期内,哪些组员的活动有益和无益、哪些活动可以继续或需要改进的一种反思。小组自加工的作用在于:①利于组员维持彼此之间的良好工作关系;②便于组员学习合作技能;③增进组员对自己参与情况的了解;④促进组员在元认知水平上思维;⑤强化组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的成功。

合作学习的方法

  下面是由一些教育心理学家提出的合作学习的几种基本方法,前四种是一般性的、典型的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年级和课题,后两种是为两种专门学科一一数学和阅读而设计的。

  (1)学生小组一成就分组。由罗伯特·斯莱文(Slavin,1994)提出,每四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他们的学习成绩、性别、种族各不相同。教师先用常规方法向全班呈现课程信息,然后学生在小组中一起学习,已掌握了课程的学生要帮助较慢的同伴,以保证小组中的所有成员都掌握了课程。小组一起进行操练和练习,学生也可参与讨论和提问。最后所有学生都参加测验;测验时学生彼此不能相互帮助。将学生的测验分数与他们自己过去的平均成绩相比较,根据学生超出他们自己以前的成绩的程度,即根据进步程度来决定是否给予积分,这些积分汇总起来构成小组的分数。如果小组的分数达到某种标准,则可以获得某一证书或其他奖励。小组每隔5-6周改编一次,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与其他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并给成绩低的小组的成员提供一个新的机会。这种方法最适合于那些目标明确、有唯一正确答案的科目,如数学计算与应用、语言、地理知识、科学常识和概念等。

  (2)小组-游戏-锦标赛。也是由斯莱文提出,小组由3人组成,该小组的学生每周与其他小组举行一次比赛,为自己小组赢得分数,而不是进行测验以获得个人分数。成绩高的小组将获得证书或其他形式的小组奖励。为了平衡,根据个人的表现,小组每周改编一次。

  (3)花锯式合作(jigsaw)。由阿诺森(E.Aronson)提出,4-5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学习课程材料,要学习的材料被分成几个部分。每个小组成员认真学习其中一部分材料,学习时各个小组中负责相同材料内容的成员汇聚在一起,形成"专家组",然后共同学习讨论,并成为这部分材料内容的"专家"。然后大家分别回到各自小组中,轮流给小组中讲授自己负责的、在"专家组"中学习到的那部分内容。最后,所有学生都参加测验,同时得到小组分数。

  (4)集体学习案。由约翰逊提出,这种方法让学生4-5个人组成异质小组,一起学习某个任务。小组只上交一个产品,并且以组为单位记分。小组成员被指定扮演特定的角色,并完成任务,以促进小组得奖。

  (5)小组辅助个别化学习。由斯莱文等人提出,在3-6年级,通过测验,根据能力分组,每一组都由4个能力不同的学生组成。各小组以他们自己的速度学习不同的单元。小组成员彼此相互帮助,并检查彼此的学习。最后一个单元的测验是在没有小组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的。根据标准分和单元测试通过的次数来颁发小组奖。由于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他们小组的数学练习上,教师就能与那些需要额外辅导的小组在一起。

  (6)合作性整合阅读和作文。由史蒂文斯等人提出,4个人组成一个阅读小组,每组又分成两对,每对中的两人阅读水平都不同o这样,每组有两个快的,两个慢的。上课时,各小组中的每一对就进行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包括彼此读给对方听,彼此总结故事等。当小组感到他们学完之后,各成员进行测验,个人得分可以归入小组总分。

  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合作学习对学习成绩都有积极的效果,并且它能增强学生的合作和利他行为以及学生对他人的喜爱,增强学生的自尊及对学习的态度等。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合作学习能增强思维技能。国内的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在较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课程兴趣明显提高;其中成绩较差的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

  但是,教师要意识到,小组的划分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某个学生认为其他学生并不能帮助自己,他是不会需要他们的帮助,也不会帮助他们的,甚至不会与他们一起合作学习的。有人指出,合作学习必须满足这样两个条件,才能获得比传统教学更好的教学效果。第一,必须给学生提供承认和奖励,如证书或小组特权等。第二,小组的成功必须依赖小组成员的个人学习,不是整个组的结果,这就是说,各组成员必须一起学习,确保他们的成员都在学习,而不是强调最佳成员的最高成绩。如果这两个条件满足了,合作学习就能对任何年级、任何课题和任何学校有效。

参考文献

阅读数: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