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监视

目录

  • 1 什么是危机监视[1]
  • 2 危机监视的直接对象[2]
  • 3 危机监视对象的选择标准[3]
  • 4 危机监视的方法[4]
  • 5 参考文献

什么是危机监视

  危机监视是指对可能引起危机的各种因素和危机的征兆进行严密的监视。危机监视是危机管理的基础性职能,是进行危机预控和制定危机处理计划的依据。

危机监视的直接对象

  一是危机现象。危机现象是伴随着危机爆发而出现的各种现象。如火灾中各种异常的烟雾、火光和热辐射,企业销售危机销售量的急剧下降,企业财务危机中的严重亏损等。把危机现象列为监视对象可以在危机已经爆发的情况下,及时发现并迅速地采取措施,努力控制危机的发展事态,尽可能地减少危机损失。

  二是危机前兆。危机前兆是危机爆发前出现的与危机爆发有着一定联系的征兆。危机前兆与危机现象不同,危机现象是危机爆发时或爆发后的表现。危机前兆是危机爆发前尚处于潜伏阶段的表现,比如说企业破产危机前常常伴随着经营秩序混乱、财务信号危机、产品销路长期不畅,连续亏损等。对危机前兆进行监视可以预见可能发生的危机,以便能赶在危机爆发前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止危机的爆发或者避开危机的危害。因此对危机前兆进行监测比对危机现象进行监测更为重要。

  三是危机起因。危机起因是指可能引起危机的各种因素。危机起因与危机现象、危机前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在于危机现象和危机前兆是危机的表现,而危机起因是引起危机爆发的另一种事物或因素。它们之间的联系在于危机起因可能就是引起危机前兆和危机现象的原因。因此对危机起因进行监视的前提是已经找到或怀疑某些因素是导致危机的诱因。对危机起因进行监视,一方面可以运用所掌握的起因与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危机起因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在危机爆发前预测危机;另一方面,在企业的经常性的危机管理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危机起因进行控制管理

危机监视对象的选择标准

  1.关联性:即危机监视的直接对象与危机的本质属性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例如,我们通过某一危机的前兆来监测这一危机,必须先弄清这一前兆确实是这一危机的前兆。不仅要求监视对象与被监视的危机有着确定的联系,而且希望它仅仅与这一危机存在着关联。这样,通过某一个直接监视对象就可以确定危机。但是,由于事物内部及事物之间关系复杂,这一要求往往难以达成,因此,在实际危机监视中,经常需要通过多个直接监视对象对某一危机实施监视。

  2.可靠性:即在危机爆发前或爆发时,直接监视对象必然会发生某种变化。这是对直接监视对象的基本要求。否则,就会出现危机已经爆发而监视对象却没有显示的情况。

  3.可监视性:即直接监视对象应当是在现有条件下能够被实施监视的。

  4.敏感性:即直接监视对象反映危机应当灵敏。当它发生某种与危机有关联的变化时,要易于被发现。

  5.经济性:即监视的总费用要低。总费用包括监视仪器设备投资费,日常使用维护费和人工费等。

危机监视的方法

  检查表法是一种简便易行、十分有效的人工进行危机监视的方法。

  它原来是安全系统工程中进行安全检查的一种方法。其应用范围是其他各种人工进行的危机监视领域。

  1.用检查表法进行危机监视的步骤大体如下:

  (1)系统地提出危机的现象、前兆和起因。

  (2)对它们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估,并据此对这些直接监视对象进行分类。重要的项目可以每次都查,而次要的项目构成的表格就是检查表。检查表中除了检查项目外,还有“检查情况”和“处理意见”两栏目。

  (3)检查人员根据规定按检查项目定时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一般可用“是”或“否”、“√”、“×”,以及其他简单符号来表示。

  (4)对检查中发问题,按分级处理的原则,及时整改或采用其他必要的措施。

  (5)了解掌握组织内外的有关情况,及时对检查项目进行调整,并逐步达到规范化标准化

  2.检查表法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在正式确定检查项目之前,必须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这样可以避免检查的片面性和盲目性。

  (2)危机监视按检查项目进行,可以避免遗漏,以利及时发现问题。

  (3)可以针对不同的危机,不同的检查要求编制不同的检查表,使危机监视逐步向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4)有利于危机经验的积累,不致因检查人员变动而影响危机监视工作。

  (5)监视人员有明确的工作要求,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工作责任制。

参考文献

  1. 查先进,陈明红,杨凤著.竞争情报与企业危机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06.
  2. 朱瑞博编著.危机管理案例.人民出版社,2010.03.
  3. 苏伟伦编著.危机管理 从细节中来,到细节中去.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6.
  4. 孙钱章主编.领导者突发事件处理实务 4.华龄出版社,2002年09月第1版.
阅读数: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