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危机周期是指危机有如人的生命一般,从潜伏到消亡相当于完成了一个生命周期,在这个生命周期里,危机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据不同的特征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可以预防或者减轻危机的发生和危害。
危机周期理论是由美国危机管理学家斯蒂文·芬克根据其对危机生命周期的划分方式而提出的。他认为公共危机从其生成到消亡,形成了一个生命周期,一般经历4个发展阶段(如图1所示),即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期和解决期。
危机潜伏期是导致危机发生的各种诱因逐渐积累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公共危机己表现出一些征兆,预示着危机即将来临。在公共危机爆发前,如能及时发现其征兆,并提前采取措施将危机遏制在萌芽状态,则可避免可能造成的危害。
危机爆发期是公共危机造成损害的时期。在公共危机爆发之后,如果能立即处理,就可将危机的影响控制在组织可掌握的范围之内;如果不立即处理或处理不当,危机将可能进一步升级,影响范围和强度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在这一时期,要科学调配人力、物力、财力等应急保障资源,进行危机救援处理,控制危机危害范围与程度,实施危机沟通,减少公共危机连带影响或次公共危机发生。
危机解决期是公共危机的最后阶段,此时应该进行积极的自我分析和检讨,疗伤治疼,从而使组织回到正常运作状态;并且要分析公共危机发生的诱因,寻找公共危机发生的本质,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防止公共危机可能引起的各种后遗症和卷土重来。
危机周期理论的价值在于通过对危机的症候学研究或过程学研究来寻求与各阶段相适应的策略。危机周期理论是从动态视角分析危机管理过程,它告诉我们:危机是有迹可寻的,但不一定是线性发展的;危机处理的最佳时间点越早越好,或让危机永远无法形成,或一形成就被处理掉;不同的危机阶段有其不同特征,能辨识端倪才能处理危机进而掌握管理;危机生命周期中,危机扩散最具破坏力,甚至会造成连锁反应产生另外的危机,损害控制是危机管理的重点。因此掌握危机的发展阶段的特征,对处理和化解危机至关重要。危机周期理论的指导思想在于通过对危机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将非常态的危机纳入常态化的管理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