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积极性

目录

  • 1 什么是劳动积极性
  • 2 劳动积极性的性质[1]
  • 3 参考文献

什么是劳动积极性

  劳动积极性劳动者主动地从事劳动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们在劳动中愿意做出的努力程度,。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的高低,取决于他是否具有从事劳动的内在动力以及这种动力的大小。劳动积极性的产生和强化的内在动因,是要求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对劳动者进行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是提高劳动积极性的基础。它包括劳动态度、劳动行为、劳动效果。它体现了劳动者在劳动中的主动性,体现了劳动者在劳动中的世界观。

劳动积极性的性质

  一、劳动积极性在压力作用下的萌发性

  这里所说的压力是指精神压力。精神压力之所以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是因为人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劳动报酬劳动效率的要求对劳动者自身产生着一定的压力。在预想可以实现的劳动报酬范围内,需要的心理越强烈,产生的劳动积极性就会越高。例如:企业通过各种方法和措施对每个劳动者施加着一定的压力,使之发挥其劳动积极性或提高劳动技能,才可能完成所分配的生产任务,并有相应的劳动报酬。劳动者渴望在提高自己劳动报酬的心理作用下而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萌发出劳动积极性。此外,企业也予以必要的心理压力促使不积极的劳动行为向积极方面转变。这便是精神压力作用下劳动积极性的萌发。

  二、劳动积极性在得到满足后的诱发性

  在我国,劳动者的需要大体分为四类,即劳动的需要、物质的需要、文化的需要、社会性的需要。在每一类需要中,又分为若干具体的需要。如:“集体关系的需要、个人才能发挥的需要、尊重和荣誉的需要等”。劳动积极性的诱发,就是根据劳动者在某种需要满足后,对以后的工作能够产生更大的劳动积极性。

  只有根据劳动者不同的心理,恰当运用管理手段,在尽可能的条件下为劳动者创造一个良好的集体关系,以及能发挥各自长处的劳动环境,从而实现诱发劳动积极性的效果。

  例如:强壮的劳动者在重体力工作中显示出比体力弱者的超长优势(仅指某一刻劳动,劳动工具暂时不改变的条件下)。脑力劳动者在技术性高的劳动中发挥着优势,而具有各方面专长的劳动者渴望在适合自己发展的条件下进行劳动。如果客观上避开这种条件,劳动积极性以及劳动的社会效果将受到难以预料的影响,如果我们在必要的机会和场合,给劳动者发挥长处的机会,即使在物质利益很小的情况下,也可以诱发出劳动者的积极性。因为,劳动者某一方面的需要已得到了满足。

  三、劳动积极性在严重心理障碍作用下的逆反性

  劳动积极性的逆返性是指本来已有的劳动积极性在外界条件下导致心理障碍而使劳动积极性消失的性质。

  由于人的心理变化复杂,常常因为一句话、一件事、一种气氛、一种事物的处理方法以及某个不合时宜的政策,都会导致劳动者心理上的障碍,致使劳动积极性降低或消失。例如:一个劳动者在劳动中想办好一件事,但是由于客观原因,把事情搞糟了。如果对劳动者处罚过激,则往往会使劳动者本人或其他相关的人,在积极性方面产生消极而长久性的逆反心理。又如:由于劳动者同领导的关系不同,而导致劳动积极性的不同,往往关系密切的人劳动积极性高,关系疏远的人劳动积极性低,这也是心理障碍产生消极因素的原因。

  此外,连续不断地疲劳工作,也致使劳动积极性降低。所以,我们在调动劳动积极性方面特别要注意掌握劳动者的心理,避免产生逆反心理。

  四、劳动积极性在时间上的周期性

  从劳动者一生的劳动状况看:16—25岁是劳动者能力的成长期。这个时期,劳动者的劳动热情高,需求小,劳动的综合效果往往差一些。在25—45岁,是劳动者经验、技术、知识的成熟期,该时期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最高,劳动效果最佳,但这时期的劳动需求也最大,积极性也容易挫伤。在45—6O岁,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逐步降低,个人的需求也逐渐减少。可见劳动者一生的劳动效果处在两头低、中间高的曲线状态上,这无疑给我们使用劳力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此外,我们还应看到,一个人一生中的劳动,无论他处于成长期还是成熟期,劳动者在劳动中普遍存在着积极性时而高涨,时而降低的状况。譬如:在上午的劳动中可以观测出,早8—9点,劳动者操作的机敏度逐步提高,9—1O点,劳动者机敏度最高。从1O点到中午下班这段时间开始产生疲劳,因此效率也随之下降。同样,即使在一星期或一个月内,每个劳动者都有一段时间,精神状态最好,劳动效果最佳。因此,我们要注意劳动者的这个生理特征,以涣发劳动者的最大劳动热情。劳动积极性的周期性是劳动者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的综合。它客观反映了劳动积极性经常发生反复的特点。所以,我们必须抓住这个规律,充分利用每个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特别要考虑劳动者在年龄、性别、工作的疲劳和劳动复杂程度等诸多方面因素,使劳动者在最好的劳动状态下,创造最佳的劳动成果。

  总之,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笔者认为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把握以上四个特性,并给予综合考虑,那么在调动劳动积极性方面,还是应该奏效的。

参考文献

  1. 周亚峰.关子劳动积极牲的探讨(A).内蒙古煤炭经济.2002,6
阅读数: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