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测验(creativity test)
目录
|
创造力测验主要测量各种创新思维能力。上世纪50年代,吉尔福等心理学家发现,智力测验不能测量人的创造力。目前所编制的创造力测验的题目多属开放型,导至在评分和确定效度和信度方面的困难。创造力测验目前还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创造力测验是心理测验适应时代需要的一个新动向。当前的几个创造力测验的信度一般比智力测验代。但创造力测验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预测一个人的创造成就的大小的。创造力测验典型方法有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等。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吉尔福特和他的同事编制了一套发散性思维测验。测验的项目有:语词流畅性、观念流畅性、联想流畅性、表达流畅性、非常用途、解释比喻、用途测验、故事命题、事件后果的估计、职业象征、组成对象、绘画、火柴问题、装饰。前10项要求言语反应,后4项则用图形内容反应。
该测验适用于中学水平以上的人,主要从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记分。(有时也根据精细性记分)
例如,“组成对象”是要求被试用一些简单的图形(如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画出指定的事物。在画物体时,可以重复使用任何一个图形,也可以改变其大小,但不能添加其他图形或线条。
又如“火柴问题”是要求被试移动指定数目的火柴,形成特定数目的正方形或三角形。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52名学生进行了发散性思维测试,并与普通班大学生(平均年龄比他们大3岁5个月)进行比较研究。他们发现少年班学生除了符号流畅性略低于普通班大学生外,其余各项指标都高于或显著地高于普通班大学生。在图形的发散能力和发散思维中的独创性因素方面有极显著的差异。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托兰斯等人编制了中车个著名的创造力测验,该测验分为3套,共有12个分测验,为了减少被试的心理压力,用“活动”一词代替“测验”一词。
(1)语词创造思维测验。
(2)图画创造思维测验。
(3)声音语词创造思维测验。
测验时根据4个标准评分:流利(中肯反应的数目);灵活(由一种意义转到另一种意义的数目);独特性(反应的罕见性)和精密(反应的详细和特殊性)。被试从整个测验中得到一个总的创造力指数,代表个体的创造性思维的水平。
该测验适用于从幼儿到研究生的文化水平,普遍采用集体测试的方法,对于小学4年级以下学生,一般用个别口头测试。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盖泽尔斯和杰克逊等人根据吉尔福的思想对青少年的创造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60年代编制了这套测验。这套测验包括下列5个项目。
1、语词联想测验;
2、用途测验
3、隐蔽图形测验
4、完成寓言测验
5、组成问题测验。
许多心理学工作者研究了创造性和实际创作作品之间的关系。瓦拉奇等人以50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发现思维的流畅性和创造作品之间有明显相关。思维流畅性能够预测许多领域中的成就。
这套测验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到高中阶段的青少年,适用于团体测试,并有时间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