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领导

目录

  • 1 什么是分级领导[1]
  • 2 分级领导重要性[2]
  • 3 分级领导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2]
  • 4 分级领导的要求[2]
  • 5 分级领导的例外原则[2]
  • 6 参考文献

什么是分级领导

  分级领导是指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将领导纵向分成若干层次,分级排列。一层为一级,各下级对其上级负责,逐级负责。其管辖范围随级别下降而缩小,形成上下对应领导与被领导的从属关系,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的统一整体。

分级领导重要性

  能否实施有效的领导,会不会当领导,要素之一是个会不会实行分级领导的问题,即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在领导系列中建立起合理的层次系列,明确划分各层次的职责范围,正确处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宋代的吕端之所以受到宋太宗的赏识和重用,主要得益于他在履行丞相的职责中,坚持层次领导,分级负责,做到“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三国时的孔明,之所以给后人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忽视层次领导,不能不说是个重要原因。据史书记载,他在军中每天的粮草消耗等许多本由下属管的事务也亲自过问,以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显然,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值得人们弘扬和效法,但他那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越俎代庖的工作方法并不足取。

  有些领导人,头脑中缺乏分级领导的观念,在日常工作中,习惯于婆婆妈妈的小生产领导方式,不注意发挥下属的积极性,有的干脆大包大揽,以至于在单位形成了“领导忙得团团转,下属悠闲没事干”的反常局面。而这种领导却经常怨天尤人,埋怨和指责下属工作没有积极主动性、责任心太差。岂不知,之所以造成这种状况,恰恰是由领导者不注意层次领导所造成的。

分级领导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管理层次指组织的纵向层数,管理幅度管理者倾尽全力可以直接领导指挥、监督检查对象的数目和范围。管理层次管理幅度组织结构中成反比例关系,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就小;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就大。这两种形态在管理中的作用和功能是有差别的,前者便于发挥下属的积极性,但有可能产生分散主义;后者可使权力集中,能有力地控制下属,但不利于发挥下属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二者应保持适度的关系,根据不同的组织系统,确定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最佳适度。

  由此可见,层次领导应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用系统的观念、方法,观察处理问题,建立起合理有效的领导层次系列。各层次领导都应具有一定的职务责任权力,都应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

分级领导的要求

  分级领导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分权,即把某些权力适当分散给下属。当然,这种分权确切讲是相对的,重大的决策权、用人权,依然集中到最高层。这种领导方式的优点在于,有利于调动下属的主观能动性,可使主要领导摆脱缠身的日常琐碎事务,集中精力想大事、干大事。另外,能使组织机构对客观情况的变化,作出迅速反应,沟通垂直系统的信息也较为直接。缺点在于各部门的协调较难,容易产生各自为政、本位主义的倾向,统一指挥和调动不够灵活。正确实施分级领导,要扬长避短,要尊重层次系列,不要越俎代庖。上级只对直接下级行使固定权力,上对下布置任务要逐级进行,不搞包办代替,更不能越级处理问题和越级指挥调动。

分级领导的例外原则

  所谓“例外”原则,是指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工作标准等以外的事情。以内的事则可称之“例内”。领导人的日常工作,应管那些“例外”事,指导监督“例内”事。不管和少管“例内”,而把许多“例内”之事交由下属去办,这就是领导工作的“例外”原则。

  当然,强调“例外”原则,绝不是说领导可以高高在上耍官僚主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上一级领导亲临基层,面对面指导、解决难题是需要的。然而直接干涉与直接解决这不是经常的办法,而是在特殊情况下的办法或是为了示范。”

参考文献

  1. 刘德富.社会主义银行领导学.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
  2. 2.0 2.1 2.2 2.3 任治韬 姚怀山.人气王风.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阅读数: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