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企业生命特征是指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生命的存在物,有其生命的内涵,可以从两种角度进行分析:空间上,企业是构成它的有机体的那些物质的、社会的、文化的要素的有机结合系统,这个系统具有存在和活动的能力。此时,它是一种生命结构。时间上,企业组织是遵循着自身规律(沿着演化路径)在开放中与环境相互作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以求得自身目标的实现。此时,它是一种生命过程。企业的空间生命特征使企业的存在表现出结构性,企业的时间生命特征使企业表现出过程的功能性和动态性。只有企业存在的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相结合,也就是企业结构和功能相结合,才能形成企业这个有生命的有机体。
一.从生态学的角度讲,企业也具有人体一样的生命特征,它与人体一样,具有肢体、思想、活动以及类似的生态特点。
(1)企业的肢体特征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它所拥有的实物资产以及相应的组织结构就是其肢体,企业借助于这些肢体进行经营与活动。当企业接收到大脑——“管理层”的决议时,就会相应地做出反映,执行管理层下达的各种政策和决定。同样,这些肢体也是企业这个生命体不可随意进行删改或变动的,在进行改组或其他变动时,企业需要考虑因此所造成的结果,并对此结果负责。
企业的肢体应该是由其所拥有的有形资产、人力资源、组织结构构成,这些组成部分分别执行各自的任务,并将结果传输给企业的思想中枢,即管理层。
(2)企业的思想特征
企业如同人体一样,也具有自己的中枢神经网络以及大脑这一决策制定者。在企业中,扮演大脑角色的部分就是企业的决策层或管理层,他们根据企业的特点,制定企业战略和竞争策略,对相应的活动进行指导与管理,使之达到标准的要求。
同时,管理层需要接收从外界传递过来的各种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反映,调整政策与作战路线等。
(3)企业的行为规范特征
作为一个生命体,企业需要具有一套行为规范,它约束企业的行为与活动。这一规范不仅约束企业在外界的活动习惯,还要约束企业内部各部分的活动,是企业进行活动的行为准则。
这些行为准则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总结并不断遵守的,在它的约束下,企业的经营效率才得以保证。这些特征常常体现为公司的规章制度、公司章程、理念与文化等。
二.从时间上看
1.“死”与“生”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曾经用森林中的树木生长描述企业的生存竞争和成长,在他看来,任何企业与树木一样都不会永远成长壮大下去。这似乎不是没有道理的。据设在瑞士洛桑的国际管理发展研究所(IMD)统计,冢族企业的估计寿命为24年,而上市公司的估计寿命为40年。另据美国商务部统计,公司的平均寿命是六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还没有欢度一周年纪念就消失了。这些统计未必完全具有跨时空的代表性,但它们足以说明,绝大多数企业的生存和成长不过是一时性的。当然,这并不是要过于悲观地断言,一切企业都不免一死。事实上,具体企业的寿命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不可限量的。今天,许多世界知名大企业都已有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了。著名的杜邦公司已差不多200岁了,并且,历经风雨沉浮愈发壮大,稳居美国乃至世界最优秀企业之列,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潜能。1995年杜邦的营业额为422亿美元,利润达33亿美元,又攀上了其有史以来的最高峰。可见,企业塑造持久活力和成长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过,要真正实现它绝非易事。
阿里·德赫斯对壳牌等长寿公司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要持久地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以下4个要素:(1)对周围环境的敏感代表了公司创新与适应的能力;(2)凝聚力与认同感,是公司建立社区与人际关系的内在能力的一些方面;(3)宽容,或者说分权都是公司的生态意识的特征,它表明了与公司内部或外部的实体建立关系的能力;(4)保守的财政,是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表明了有效控制公司本身的增长与进化的能力。
此外,从社会或企业群体、整体的角度看,单个企业或其局部的死亡往往并不意味着企业生命的寂灭,相反,它是新组织生命孕育产生的必经阶段和温床——由死亡企业衍生出新的生产要素集合体几乎是一种必然。企业的死亡并不一定就是企业要素的完全消失,实际上往往是生产要素在全社会范围的再配置。正因为如此,一个老产品、老企业的死亡就意味着一个新的生产要素集合体的再生,意味着社会的资源重置以及社会资源配置机制的重构。只有少数企业的死,才能换来大多数企业的生,只有少数企业的死,才能使大多数企业活得更好。生与死是任何生命体运动过程的一对矛盾,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各自存在,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老化”过程
自然衰老的规律在每一个企业都存在,活力、专注、创新和创业精神随着每一个新的成长而衰退,这就是无所不在的企业老化过程,也正因为它的存在,绝大多数企业最终会走向死亡。
美国的伊查克·爱迪斯博士在其所著的《企业生命周期》一书中,阐释了企业“老化”的本质。他从“灵活性”与“可控性”这两大因素之间的关系来说明企业的成长与老化。他认为,“老”意味着企业对行为的控制力比较强,但缺乏灵活性,缺乏变革的意向。他指出,企业同生物体一样,年轻时充满丁灵活性,较容易做出变革调整,但由于控制力不一定很强,因此其行为难以预测和把握;而企业老化时,可控性增加了,但灵活性却减少了;当然如果太老了,那么连控制力也会减弱乃至丧失殆尽。
事实上,“老化”是企业在整个生存、成长过程中几乎自始至终都在发生着的一种生命运动,它是企业生命甚至企业活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保持生命平衡的重要因素。在某种意义上,在组织局部发生作用的老化机制恰恰是促发企业剔除腐朽,弃旧扬新的基本方式,当然,一旦老化过程在整体上主导了企业,就会导致企业活力的衰弱,甚至危及企业生命。不过,老化过程是否以及何时成为组织生命运动的主宰,使企业实质性地进人衰退乃至消亡,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企业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自决力。
3.生命周期
由于有生也有死,有生机也有老化,因此企业组织的演变并不是直线延伸的,它呈现出某种波浪式的曲线运动,这便是所谓的企业生命周期的表现形式。由于研究的基点、焦点以及目标、方法等的不同,因此,理论上对企业生命周期的具体描绘是多种多样的。爱迪斯博士对企业生命周期做过极为细致的分析研究,他曾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和死亡期十个阶段;丘吉尔和李维斯等将企业成长周期分为存在阶段、生存阶段、成功摆脱束缚阶段/成功成长阶段、腾飞阶段以及资源成熟阶段。当然,无论怎样具体细分,构成企业正常生命周期的不外乎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几个基本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最常提到的生命周期外,企业组织运动中还存在着业务周期、产品周期和技术周期等,它们同企业的生命周期交织在一起,有时,它们同生命周期重叠,有时却又是分离甚至相背的,不过,总体上看,它们乃是企业生命周期的有机组成部分。
和一般的生命体一样,许多企业组织并没有走过一个完整的企业生命周期,它们往往在中途由于各种因素而夭折,或者出于某些考虑而停留在某个中间阶段不再向前发展。不过,同一般生命不同的是,企业在完成一个生命周期后并不一定必然走向死亡,它可以通过转型、创新等方式实现再生,也就是,由原来的成长曲线转跳到一个新的曲线上,从而开始一个新的生命周期。所以,企业的长期生命周期是由多个小的生命周期组合而成的,“再生”或者“曲线跳跃”本就是企业长期生命周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