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企业文化效益是指企业文化产生的效益。包括了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思想、经营哲学、经营发展战略及其有关制度等。企业经营目标是以第一个参数项提出来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经营目标就是取得较大的效益。因此营利性生成是企业特征的文化现象,是企业文化效益的一个重要特征。
企业文化也存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只不过这种投入与产出关系有其特殊性,不论是从表面看还是从本质看,企业文化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都是无法直接计算的,因其所有的产出作用都溶化在企业效益的基础里。所以,研究企业文化的作用,不能看其直接带来多少收益,而应考察其对企业效益基础的巩固与扩大具有多少效能。
在日本,一些企业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建设本企业文化,决非是没有经济头脑的决策,相反,其目的正是要保持本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人们不难发现,像松下、日立、丰田等这些大的日本公司,经济效益都是极好的,同时,企业文化的发展也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在这些企业中,大量投资文化设施建设以供职工享用是公司总投资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种投入既表现出公司实力雄厚又使企业效益的基础增强,因为这些企业的飞速发展必须有这种投人作为效益的根本保障。对日本大企业来说,职工的业务素质太重要了,这是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所要求的,甚至可以说是企业效益的生命线,所以,才必须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投入,非此,就可能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能够透过读书,音乐、体育比赛悟出这些活动对企业效益的基础作用,在日本已不是个别企业了,绝大多数企业已经能够做到自觉地从这方面抓效益了,能做到这一点是经营的现代化体现,是竞争性经营的新高度。日本企业将自己这方面的经验概括为由重视人而获得效益。
美国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从提高企业效益来考虑的。而且,事实证明,这种重视确实是起作用的。由于重视企业文化了,使美国企业在竞争基础上赶了上来,不再让日本企业独享这份优惠。美国经济学家通过对美国成功企业进行考察,认为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可以从以下8个方面增强企业效益基础:①可使企业在经营上采取主动态势,保持业务的稳定发展。②可使企业更好地与客户沟通。③可增加企业对社会的影响。④可使企业以人为中心提高工作效率。⑤可使企业上下团结、减少磨擦损失。⑥可提高企业形象。⑦可使企业内部工作渠道畅通。⑧可使企业行为张弛结合。
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比较追求直接效益,总以为钱投出去就应马上有响,对这种投入对基础的作用不太感兴趣,这其实是很不对的,至少是对企业文化的效益性存在着误解。如果是仅追求直接效益,比如,搞一次文化座谈会就立刻想在商品销售上见成效,容不得影响的慢慢扩散,那么实际上是很令人反感的,很可能引起的不是正效益,而是负效益。当然,如果说这种情况发生在起步阶段,那么是可以谅解的。同样,在我国也有一些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企业文化效益的基础性,不去搞短平快的活动,认真地扎实地着眼于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这些企业的做法代表了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
企业文化由高贵的文化产品转变为市场中的一项商品后,就与滚滚的商品潮流为伍,要用效益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当企业文化的效益变为现实后,企业文化又回到了它高贵的位置,成为企业诸多要素中的高尚品。企业文化之所以高贵,在于它是以较少的投入成本获得了较大的效益回报,甚至是以人的观念为成本投入而获得企业利润回报。
观念可以变为企业利润,这正是企业文化的高贵之处。
所以,一些企业文化效益较好的企业都自视清高。他们有能力将无形的观念投入转化为有形的利润回报,这是他们的过人之处,自视清高拥有充足的现实根据。
所以,从企业经营比较的角度看,能否获取企业文化效益就成为企业经营水平的一个评价尺度。可以说,投入资金、技术、设备、土地等有形要素,都可获得相应效益,每个企业对此都有自己成功的经营之道。但是投入企业文化这样的无形要素,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获得相应效益。获得企业文化效益的企业,也未必把握了企业文化经营的成功之道。由此,以企业文化经营为尺度,可以把企业经营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如图2所示。深入企业内部考察,企业文化的经营效益是企业之间在企业经营方面的内在原则。随着企业竞争的不断升级,企业文化效益的竞争正在成为企业竞争的标志。由此也可以预言,企业文化效益的经营,正在逐步成为企业经营的主要内容之一。
目前,中资企业面对的挑战是,大多数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缺乏准确而完整的认识,对企业文化的经营缺乏足够的方法,因而对企业文化效益也就缺乏足够的保证。如图3所示。所以,当前面对中资企业进行企业文化经营,经营空间十分广阔。从企业文化内涵的确定,经营方法的探索,经营效益的考核,直至企业文化经营规律的总结,都有大量开创性的工作可做。每一项工作的成功,都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对于那些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中资企业来说,在进行规模经营的过程中,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文化经营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企业经营项目。众多的企业经营者也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在企业众多的要素随着规模扩张进行的重组整合过程中,企业文化的重组整合已经成为决定企业规模经营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在此,能否经整合重组形成一个新的统一的企业文化是未知数,对新的企业文化如何进行经营也是未知数,新的经营方法能否取得效益还是未知数。所以,企业文化效益的经营,不仅面临着企业外部的市场竞争,同时也面临着企业内部企业文化竞争能力的挑战。
即使是那些成功的中资企业,他们对企业文化的经营尽管有诸多成功之处,取得了相应的效益,但尚未形成系统的企业文化效益经营方法,只形成一些分散的具体经营方法。面对国际上一些成功的跨国公司在企业文化经营方面的挑战时,还是显得不知所措。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从表面现象出发,引入一些国外企业的企业文化经营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效益并不理想。根源在于中外企业的企业文化在内涵结构上有差别,经营方式上有差别,再加上国情和企业情况的不同,简单模仿自然就不会收到实在的成效。
企业文化效益的竞争性经营,是企业文化经营的高层次竞争、综合性竞争。充分研究其内在规律,对于提高企业文化效益经营具有指导意义。
企业文化效益的评价难度很大。其评价特征可从以下方面描述:
(一)遗传进化的特征
现代控制理论指出。只要不同层次同构体使得组织结构的信息能够保存下来,那么这种组织就会具有巨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当系统稳定时,它可以把自己的结构信息录制到同构系统中,而一旦系统被破坏,它的同构系统就将根据所录制的信息来修复这一系统,这就是修复因子的作用。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系统形成的“修复因子”。因此,它具有很好的遗传特征,不仅如此,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要求员工面对现实、适应环境、创造未来,因此,它就不只是遗传,而且具有很好的遗传进化特征。
(二)造势与造态的特征
造势是指对尚未袒露和已经袒露的功和能因素加以诱导,使其进行指向企业目标的高能聚积,从而成为期望的企业行为的力和能的准备。造态是从已有的“势”出发,完成一种或一系列期望的管理行为形态。造势依据企业目标,管理状态产生期望效果,而期望效果正是企业目标的实现,由此形成企业经营管理的良性循环。所以,造势与造态主要是指企业员工集体行为的准备形态和表现形态。这正是企业文化所要求和表现出来的功能:明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在经营决策者那里不断地表现为造势活动,而在下级职能管理者和生产指挥者以及员工那里则表现为造态活动。可见,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在形成企业经营管理良性循环过程中,具有鼓舞队伍士气和群体效应的特征。
(三)生活方式和组织心理的特征
具有诸如“IBM意味着服务”(IBM公司),“进步乃是我们最重要的产品”(通用电器公司)等企业文化的企业,其员工必然会在自觉与潜移默化之中形成相应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组织心理,并成为其行为的自我控制要素。
(四)无形资本的特征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经营管理历程中各种事件在理念上的升华和凝缩,它也是企业家独具匠心的创造产物。企业文化集中地反映在企业管理行为上,从而集中体现在企业形象、信誉、员工群体行为、环境适应性和创新活动等各方面,它是一种无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