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反差指数

目录

  • 1 什么是二元反差指数
  • 2 二元反差指数的意义分析
    • 2.1 二元反差指数的数学意义
    • 2.2 二元反差指数的逻辑意义
    • 2.3 二元反差指数的理论意义
  • 3 结论
  • 4 参考文献

什么是二元反差指数

  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和二元反差指数是二元经济结构的三个主要测度指标。

  二元反差指数,即第二、三产业或非农业产值比重与劳动力比重之差的绝对值。二元反差指数理论上也为0-1之间,与二元对比系数相反,反差指数越大,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的差距越大,经济二元性越明显;当二元反差指数为0时,二元经济转变为一元经济,二元性消失。

  由于二元反差指数采用部门产值(或收入)比重与劳动力比重之差来反映二元经济结构,而不像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二元对比系数采用部门产值(或收入)比重与劳动力比重之比来反映二元经济结构,使得二元反差指数的意义不像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二元对比系数的意义那么直接和明晰。

二元反差指数的意义分析

二元反差指数的数学意义

  二元反差指数的数学计算公式:

  

  由于G1 + G2 = G,Ll + L2 = L,所以G2 = GG1,L2 = LL1,从而二元反差指数的数学计算公式可以变为:

  消除绝对值后,我们知道二元反差指数的数学意义包括 如下三项内容:

  1)当时,二元反差指数的数学计算公式变为

  2)当时,二元反差指数的数学计算公式变为R2 = 0

  3)当时,二元反差指数的数学计算公式变为

二元反差指数的逻辑意义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进程,经济发展也正在实现从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化。从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化的经济发展过程角度来认识和分析二元经济结构,我们发现,二元反差指数正好体现了其中的逻辑意义,即二元反差指数的数学意义所包含的三项内容与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化过程具有逻辑上的对应关系。

  在由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化的经济发展过程的最早期(以下称其为由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化的经济发展过程的第一时期), 由于农业部门是整个社会的绝对经济重心,而非农业部门刚刚萌芽产生,很稚嫩、很不完善,因而,农业部门劳动力比重与农业部门产值(或收入)比重均接近于l。又由于刚刚萌芽的非农业部门的生产力水平显然低于农业部门,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在这一时期,农业部门的产值(或收人)比重大于农业部门劳动力比重,即。随着新兴的非农业部门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其生产力水平越来越接近于农业部门的生产力水平,在历史进程的某一个时期,农业部门的产值(或收人)比重与农业部门劳动力比重相等,即utf − 8,我们称这一时期为由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化的经济发展过程的第二时期。在这之后就进人到由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化的经济发展过程的第三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农业部门的产值(或收人)比重会小于农业部门劳动力比重,即

二元反差指数的理论意义

  1、经济发展过程角度的理论意义分析

  依据前面的对二元反差指数的逻辑意义分析结果,我们知道,二元反差指数实际上是一个对由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化的经济发展过程的二元经济结构变化的综合测度指标,它浓缩了由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化的经济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的二元经济结构变化情况。也正因为如此,其意义才表现得不像比较劳动生产率与二元对比系数那样直接和清晰。

  2、现实角度的理论意义分析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由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化的经济发展过程的第三时期,农业部门的产值(或收人)比重小于农业部门劳动力比重,因此,现实角度的二元反差指数的理论计算公式为:

  

  在由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化的经济发展过程的第三时期的前期, 由于新兴的非农业部门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因此必然造成农业部门的产值(或收人)比重减少较快,而农业部门劳动力比重减少较慢,从而使得农业部门的产值(或收人)比重与农业部门劳动力比重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亦即二元反差指数越来越大(但不会是严格单调增加)。但是,随着非农业部门先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全社会也就有越来越多的财力、物力、技术、措施来支援、改造和提升农业部门的生产力水平,从而二元反差指数会慢慢减小(但不会是严格单调减少)。我们可以把由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化的经济发展过程的第三时期再划分成两个阶段:二元反差指数逐步增大的时期(称为二元经济结构加剧阶段)以及二元反差指数逐步减小的时期(称为二元经济结构缓解阶段)(如图l所示)。

  

  3、比较角度的理论意义分析

  形式上看,与比较劳动生产率与二元对比系数两个测度指标相比较,二元反差指数这一测度指标的特点是,它仅仅根据农业部门这一个部门的产值(或收人)比重与劳动力比重来测度二元经济结构;而比较劳动生产率与二元对比系数两个测度指标既根据农业部门产值(或收人)比重与劳动力比重,又依据非农业部门产值(或收人)比重与劳动力比重来测度二元经济结构。

  依据刘易斯等众多经济学家的研究结果,二元经济结构体现为产值(或收人)和劳动力在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农业部门之间的配置,因此测度指标首先就是两部门的产值(或收人)比重和劳动力比重,二元经济结构的消减意味着农业部门产值(或收人)比重和劳动力比重的逐渐降低,而非农业部门的两个比重却相应提高。比较劳动生产率与二元对比系数两个测度指标正是以此研究结果为基础而提出来的综合性的测度指标。二元反差指数虽然形式上仅涉及农业部门这一个部门的产值(或收人)比重与劳动力比重,但由于G1 + G2 = G,L1 + L2 = L,从而,因此,二元反差指数也有如下表述:

  这说明二元反差指数实际上仍然还是根据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两个部门的产值(或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来测度二元经济结构的;也就是说,二元反差指数仍是以刘易斯等众多经济学家的研究结果为基础而提炼出来的综合性的测度指标。

结论

  二元反差指数与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这两个指标一样,都是以刘易斯等众多经济学家的研究结果为基础而提出来的反映二元经济结构的综合性的测度指标。但由于二元反差指数浓缩了由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化的经济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的二元经济结构变化情况,所以其意义才表现得不像比较劳动生产率与二元对比系数那样直接和清晰。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由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化的经济发展过程的第=he期。现阶段我国二元反差指数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并且,我们可以把由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化的经济发展过程的第三时期再划分成两个阶段:二元经济结构加剧阶段以及二元经济结构缓解阶段。

参考文献

阅读数: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