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佃农理论》

《佃农理论》

《佃农理论》(The Theory of Share Tenancy)

  张五常教授出生于1935年出生在香港,抗日战争时期曾随父母到广西避难,耳闻目睹中国内地农村之艰苦,从小起就希望中国国家富强,人民幸福。1945年,在广东佛山华英中学附小读书;1948年返回香港,先后就读于香港湾仔官立书院、皇仁书院。1957年,到加拿大留学。1959年,到洛杉矾加州大学经济系师从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奇安学习。1961年,在洛杉矾加州大学经济研究院读硕士研究生,1962年获得硕士学位。1963年开始在洛杉矾加州大学经济研究院读博士研究生,1967年获得博士学位。1967年到芝加哥大学师从科斯做博士后研究。1969年到 1982年为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经济学教授。1982年起到现在为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和院长。

  该理论是张五常在1966年春天的一个晚上想出来的。论文《佃农理论》,大约1966年5月动工,完工是1967年4月,当时在加州长堤大学任教职。芝加哥大学出版的《佃农理论》(The Theory of Share Tenancy)为1969的夏天,其中该书的理论部分,题为《私产与佃农分成》(Private Property Rights and Sharecropping),是1968的10月—11月那期发表于芝大的《政治经济学报》(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在卷首。

目录

  • 1 《佃农理论》特色
  • 2 《佃农理论》书目结构

《佃农理论》特色

  《佃农理论》一书有以下两个特色:其一:一方面是历久犹新,该书及文内的文章每年被引用大约20次;另一方面,好些学者认为这本书是今天大行其道的的合约理论的的始作俑者。其二:作为一本名著,这本书的滞销可能是破了世界纪录——1969年印了1000本,世界各地的大学图书馆自动定了500本,作者的朋友和学生大约买了300本,1/4个世纪(截至1995年)过去了,这本书经由市场大约只卖了200本!

  《佃农理论》1967年获得芝加哥大学政治经济学奖。张五常的《佃农理论》是现代合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今天《佃农理论》之价值随着时间推移其重要性越来越大,它不仅成了现代合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而且其中的几文在期刊上发表后也成了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例如,由Edward Elgar出版社出版的经济理论经典文选的《交易费用经济学》一书,在选出这个学派最有影响与代表的40篇文章中,其中两篇就是《佃农理论》的主要章节。

  《佃农理论》主要是以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对分成租佃制度作出了新解释,推翻了以往的传统理论,建立了“新佃农理论”。其理论的要义是透过某些因素的变动,不管是分租、定租或地主自耕等,其土地利用的效率都是一样。如果产权弱化,或是政府过度干预资源配置时,将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如果能够定土地为私人产权,明晰产权制度,允许土地自由转让,这是使生产要素与土地发挥最大效率的不二法门。

  在本书中,张五常深入地研究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约的本质以及交易费用的关系。现代合约经济学的研究已经渗透到经济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并成为现代经济学最热门的论题,张五常的《佃农理论》功不可没。

  此外,本书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性与深入性,还在于文字优美、格式规范,此文亦成了不少经济学学子写作的典范或范文,在英语世界具有广泛的市场。

《佃农理论》书目结构

阅读数:607